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总结成绩 明确思路 推动病虫测报事业可持续发展

    信息发布者:ynsxpxstzbc
    2017-05-09 14:49:42    来源:编辑部   转载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病虫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测报队伍得到巩固,测报技术研究得到深化,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病虫测报工作的开展。总结近年来病虫测报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当前测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研讨十二五期间病虫测报的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对于进一步推进病虫测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近年来病虫测报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病虫测报工作蓬勃发展、成绩瞩目,主要可概括为:

      一是测报结果及时准确。面对小麦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蝗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严重发生态势,各地病虫测报部门坚持重大病虫会商制度,提高了预测准确性。目前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0%85%90%以上。在各地加大调查监测频度和力度,严格执行重大病虫旬报、周报和突发灾害日报制度基础上,全国农技中心年均发布病虫情报30多期,上报重大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周报近116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防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

      二是测报队伍渐趋巩固。自1998年国家实施植保工程建设以来,项目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测报工作条件,促进了测报队伍的稳定。据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338个市(地、州)2 450个县(市)建立了承担病虫测报工作的植保机构,共有病虫测报专(兼)职人员超过1.6万人。同时,各地切实践行公共植保理念,大力宣传测报工作的公共服务性质,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和经费支持,试行乡、村级测报信息员聘用制度,进一步稳定了基层测报队伍。

      三是测报工具逐步改善。近年来,基层植保机构办公设施和专用工具装备水平显著改善,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办公、电视预报线编制作、病虫发生情况自动化监测。据统计,全国1 800多个重点县级植保机构共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气象观测仪等各类测报专用设备7 300多台(套)。性诱捕工具、便携式昆虫抽吸采样器和GPS仪等在重大病虫调查监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试验和示范应用。

      四是数字化建设成效卓著。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相继开发应用,促进了各级植保机构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加速了全国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使病虫信息传输速度显著加快,数据质量大幅提高,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示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由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极大地规范和方便了基层县级植保机构按时报送重大病虫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数据,为及时准确报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周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省重大病虫周报按时报送率达95%以上。

      五是信息发布丰富直观。近年来,各级植保机构利用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媒体发布病虫预报蔚然成风。从中央到地方,重点节目、黄金频道播出病虫电视预报,极大提高了病虫测报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1999年以来,全国农技中心在央视七套(CCTV-7)播出《病虫电视预报》累计超过400期;从2009年起,又开辟了在央视一套(CCTV-1)发布重大病虫害发生信息的渠道。各地电视预报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500多个县(市)开展了病虫电视预报。另外,各地各级植保机构还广泛应用网络、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病虫信息。因其受众广、传递快、目标准,深受决策部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六是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2000年以来,全国农技中心陆续制(修)订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国家或农业行业标准36项。各地植保机构针对区域性重发的病虫,制定了多项病虫测报技术地方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有力推动了病虫测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程,大大提高了测报技术水平。此外,河北、湖北、湖南、天津、江西、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颁布了植物保护或病虫害防治条例,湖北、山东、宁夏等省(自治区)制定了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办法。

    七是研究水平迅速提升。近年来,在各种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带动下,病虫测报技术发展较快,由全国农技中心主持组织、各级植保机构广泛参与的科研推广项目和公益性行业项目的逐步实施,充分调动了整个测报体系参与科研的热情。黏虫、棉铃虫、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螟、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研究、源头勘察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病虫测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方法途径,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 促进病虫测报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全国各地、体系上下立足五个坚持,协作奋进,为推动测报事业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公共服务定位是测报事业发展的前提。各级各地植保机构恪尽职守、切实践行公共植保理念,大力宣传测报工作的公共服务定位。测报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数市(地、州)、县(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病虫测报工作,将其上升为政府行为,这为病虫测报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坚持体系建设是测报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制定了测报体系建设规划,在机构编制、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等4个方面加强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构成井然、网络健全、人员充实、设施完善的测报体系,为测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框架和持续的体制基础。2009年开始,江西等省率先进行了乡(镇)或区域性植保公共服务点建设,将乡(镇)测报点机构运作和人员编制完全纳入当地农业局管理,开辟了乡级以下测报体系公设公管的途径。

      三是坚持人才培养是测报事业发展的根本。自1979年以来,全国病虫测报技术培训班连续举办32期,累计培训测报专业技术人员2 000多人。大批基层测报人员借此更新了知识、增长了技能,测报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从业水平大大提高。各地也因地制宜举办了各具特色的专项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为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测报队伍,为全面、切实、有效地开展病虫田间监测预报工作,提高预报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四是坚持改善条件是测报事业发展的关键。从19891999年期间的全国病虫测报区域站建设项目,到1998年植保工程项目的持续实施,国家累计投资超过46亿元,构建和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测报网络和硬件设施。2008年以来,农业部每年安排900万元病虫测报专项资金,对600个全国病虫测报区域站(点)进行补贴,着力解决基层测报机构运行经费不足的难题。各省级植保机构也积极申请财政专项,改善测报工作条件和技术人员待遇。基础工作条件的改善,坚定了测报人员信心,稳定了测报队伍,保障了测报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是坚持工作创新是测报事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各地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了测报事业的发展。如新疆实行首席测报员制度,四川、甘肃等推行小麦条锈病调查首发奖制度,取得了良好成果。同时,测报技术创新成效卓著,从研制专用电码,到组建模式电报,再到互联网系统填报的测报信息传递方式变革,逐步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和系统应急预警能力;从电报、广播、纸张到网页公告、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的预报发布方式创新,大大提高了病虫预报信息的直观性和到位率;通过与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合作,发挥体系优势,加强病虫发生规律基础研究和测报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了预测预报水平和综合防控能力。

    当然,当前测报工作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乡、村级测报体系不健全,基层力量薄弱;二是测报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运行经费不足;三是调查手段仍然落后,一线调查人员的工作强度、难度和辛苦程度未得到明显改善;四是测报管理法制建设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研究解决。

     

    3 十二五期间的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全国病虫测报工作的总体思路:以2010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突出测报公共服务性质,健全测报体系,稳定测报队伍,完善测报手段,优化测报环境,进一步推进病虫测报法制化管理、规范化监测、数字化预警和可视化预报。

      总体目标:通过加强调查监测力度,加快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建立科学的测报质量评估、评价方法,使常发性重大病虫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稳定在80%85%90%以上。同时,创新预报发布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预报服务范围,提高病虫信息到位率,从而提升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和服务生产的能力。

      为落实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各级测报机构要突出抓好的工作重点:

      一是着力体系建设,巩固发展基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和巩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特别是机构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力争全国主要农业县(市)全部建立相应的植保机构,60%的乡级农技推广机构有专人负责病虫测报工作。争取通过政策的保障,基层县(市)级植保机构至少配置测报专职人员2人以上,国家和省级病虫区域测报站专职测报人员不少于3人。

      二是加强人才培训,夯实事业根基。对测报人员的培养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一是开展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责任心;二是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测报技术培训班,使广大测报技术人员更新知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病虫测报工作服务。全国测报体系要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百年树人的光荣使命,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培训更应该特别重视、特殊照顾。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植保机构有责任保障基层队伍的连续性,不让事业断档,注意年轻干部的培养,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

      三是抓好数字化建设,加快现代化进程。要以实施植保工程等项目为契机,加快数字化建设。通过加强系统应用技术培训,使省级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率达80%,国家级病虫区域测报站实施数字化监测预警达95%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防治周报,小麦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蝗虫等重大病虫调查监测结果网络化报送率达100%

      四是坚持技术开发,提高测报水平。测报标准制定、新工具开发、病虫发生基本规律研究要持之以恒地切实推进,以保证测报技术的不断创新。要通过开发建设,力争80%以上的县(市)植保站、100%的国家级病虫区域测报站配备病虫监测专用设备,其中自动化监测设备配备率达70%。测报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开发,要做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应用为先,必须先从减轻一线测报人员劳动强度等最基本的要求入手。

      五是实行分级管理,突出测报重点。我国为害农作物的重要病、虫、草、鼠害种类很多,必须根据生产实际,实施国家、省、县(市)监测对象分级管理。其中国家和省重点负责组织重大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联合监测和预报,其他局部发生的地方性、常发性病虫交由地方负责。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